三、商業(yè)銀行風險管理流程
圖 8 - 1 商業(yè)銀行風險管理流程
(一)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整個風險管理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其目的是找出風險之所在和引起風險的主要因素,并對其后果作出定性估計。風險識別主要包括感知風險和分析風險兩方面的內容。由于每個倉儲金融業(yè)務本身就有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影響它的風險因素很多且其關系錯尊復雜,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有明顯的,也有隱含的,或是難于意料的,而且各種風險因素所引起后果的嚴重程序也不相同。當進行項目決策時,完全不考慮這些因素或忽略了其中的主要因素,都會導致決策的失誤。但如對每個風險因素都加以考慮又會使決策復雜化。這就是要從系統(tǒng)的觀點出發(fā),橫向觀察項目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縱向觀察項目建設發(fā)展的過程,將引起風險的極其復雜的事物分解成比較簡單的、容易被認識的基本單元,從錯尊復雜的關系中找出因素間的本質聯(lián)系,在眾多的影響中抓住主要因素,并且分析它們因其風險變化的嚴重程度,從而得到比較可靠的結果。所以在這一階段,風險識別的手段,先關信息的收集、甄別、風險的匯總、分析,風險走勢的監(jiān)測部是必要的。
(二)風險評價
不同的風險發(fā)生地點,風險暴露及發(fā)生損失時的程度可能是有差異的。相應地,在是否要管理、如何管理好等方面,正確地評價風險程度和差別就成為提高風險管理效率和質量的關鍵因素。在現(xiàn)在的風險中,一些風險本身直觀明了,或因長期的經(jīng)驗積累,使它們易于估計;而另外一些則是隱含風險,可對其進行探測、顯化處理,所有這些都已經(jīng)成為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前提,也成為技術性頗強的一個專門領域。風險評價行全面考慮,評估發(fā)生風險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與公認的安全指標相比較,以衡量風險的程度,并決定是否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處理風險,需要一定費用,費用與風險損失之間的比例關系直接影響風險管理的效益。通過對風險的定性、定量分析和比較處理風險所支出的費用是否有效益。
(三)風險決策
風險決策是指針對企業(yè)所面臨的各種特定風險及其大小,運用適當?shù)姆椒右苑治,從而做出是否開展、何時開展以及如何開展倉儲金融業(yè)務等的決策過程。
(四)風險的控制與防范
風險管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控制風險,提出對各種風險的防范對策。風險的控制與防范是指人們力求規(guī)避和改變那些可能引起或加重潛在損失的因素,采取安全有效、積極合理的措施來對付各種風險,風險的控制和防范要根據(jù)風險管理主體對風險的態(tài)度、風險承受能力、管理者素質、風險的性質和影響程度等許多因素,運用各種相應的方法來處理風險。其中風險的防范主要偏重于對風險的事前、損前處理,風險的控制則是在項目運作過程中,隨時監(jiān)控項目的進展,注視風險的動態(tài),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馬上對新出現(xiàn)的風險進行識別、評價與決策,并采取必要的行動。,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風險的控制與防范貫穿于風險管理的全過程。
風險管理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既定順序,或是策劃成各自獨立、互不干擾的部分項目各個不同方面是平行展開的,各種不同的活動之間經(jīng)常重疊。項目活動隨時創(chuàng)造出新的選擇,因此應隨時對決策進行調整。 |